【徐惠林《老木匠桑伯》阅读练习及答案-20210820091352】在语文学习中,阅读理解是提升语言素养的重要环节。而像《老木匠桑伯》这样的文学作品,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,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表达和人物刻画。本文将围绕徐惠林所著的《老木匠桑伯》,结合相关的阅读练习与参考答案,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、人物形象以及写作手法。
《老木匠桑伯》讲述了一位年迈的木匠桑伯一生坚守手艺、默默奉献的故事。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,展现了桑伯对传统技艺的执着与热爱,同时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下手工艺人的困境与坚守。文章语言朴实却富有感染力,情节虽简单,但寓意深远。
在阅读过程中,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些理解上的难点,例如对人物心理的把握、对主题思想的提炼等。因此,结合阅读练习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,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。
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阅读理解题目及其参考答案,供学习者参考:
一、简答题
1. 文中“老木匠桑伯”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特点?
- 答:桑伯是一位勤劳、敬业、坚持传统手艺的老人,他性格沉稳,不善言辞,但内心充满对木工技艺的热爱与尊重。
2.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桑伯的晚年生活?
- 答:通过描写桑伯的晚年,反映出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的边缘化,同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匠人精神的敬意。
二、分析题
1. 请分析文中“木匠”的象征意义。
- 答:木匠不仅是职业身份的体现,更象征着一种工匠精神、匠心独运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。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,这种精神显得尤为珍贵。
2. 你如何理解“桑伯的手艺,是他的生命”这句话?
- 答:这句话体现了桑伯对木工技艺的深厚感情。对他而言,手艺不仅是谋生的手段,更是生命的一部分,是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在。
三、开放性问题
1. 如果你是桑伯,你会如何面对时代的改变?
- 答:作为桑伯,可能会在坚持传统的同时,尝试适应变化,比如教授年轻人手艺,让这门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。
通过这样的练习与思考,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,也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关怀意识。
总之,《老木匠桑伯》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,更是一面镜子,映照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变迁与人性光辉。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发,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忘初心,守住内心的那份坚持与热爱。